每當經過兒子的校門口,看見一群穿著愛心志工的媽媽們揮汗為上學的孩子指揮交通,心裡充滿著無限的感激,因外子與我都是上班族,所以之前並沒有加入學校任何志工團體,只有默默的對他們的奉獻表達敬意。

 

    直到有一天,兒子回家苦苦的央求我一定要到學校擔任「故事媽媽」的志工,他的理由是:XX的爸爸、還有XX的媽媽、…都有到學校來說故事,他們好好,都可以在學校看見爸爸、媽媽。我聽出來兒子非常羨慕那些志工的孩子,為了不讓兒子失望,我特地挪出半小時到學校為兒子的班級說故事,結果受到小朋友的熱烈歡迎,我離開以後,聽兒子說,他們每個人都對他特別好,連他忘了帶橡皮擦,都有一堆人想要借給他,他受到莫名的恩寵,而我內心卻有另一種憂慮。

 

    之後收到由兒子帶回的通知單中,得知:愛心志工的子女可以參加學校的童軍團,我總算了解校際活動時,穿梭在校園裡服務的童軍團參加的管道了,是學校為了感謝志工們熱情參與服務而給予他的子女特殊的禮遇。當然,我為了不讓我的孩子輸在有「愛心爸媽」的尊榮上,我更積極的參與了輔導志工的工作,輔導那些被老師提報「學習落後」的孩子。這些孩子多半是單親家庭,或是父母都忙於生意而無法細心呵護的孩子,他們的資質並不差,只是因為沒辦法完成回家的功課,多半是課本習題、試卷練習,因家裡無人諮詢,所以有些難題就只好擱置,因此常為在學校趕作業而耽誤正常的課程,而冠以「學習落後」的名單。我常從孩子的眼神裡,看見了「被遺棄」者飄忽與不安,志工們雖然是愛心有餘,但僅靠那一週兩次四十分鐘的輔導來挽救孩子的課業,也只是杯水車薪。我輔導了一年,儘管與孩子互動良好,但也可以感覺出孩子們其實並不喜歡額外的「課程」,甚至也聽聞,有些孩子有時竟因為趕著跑堂上課,匆匆遺漏了教室內正在進行的課業,漸漸與班上的同學產生了疏離感,而被貼上「笨蛋」的標籤。未曾接受教育專業訓練的我,開始對我的「愛心」產生了質疑,這些孩子更需要老師的輔導及關懷,我是不是真正在幫助孩子?孩子在班上的受教權是否也被我剝奪了?一切的問號,澆熄了我的熱情,於是,我退出了輔導,也退出了校園。

 

  看見學校這樣的制度,讓我回想起小時後求學時一些教職員工的孩子,他們總是第一時間知道考試的內容、學校的競賽活動等等,在學校的表現也令人羨慕,但那時畢竟還是少數,今天每天陪同孩子一同上學,整日流連於學校服務的家長已形成另一種校內文化,擔任「愛媽」、「愛爸」的孩子,如有書僮作陪,在心態上遠比那些父母不能參與的孩子來得信心滿滿。不上班的父母自然是因為「有錢有閒」得以全天候照護孩子,而其他的父母必須要工作維持家計尚嫌收入不足,更遑論到校當志工了,所以,「愛媽」、「愛爸」階級意識已然悄悄的印刻在孩子的心裡了。

 

   一日,於路上遇見曾一同服務的「愛心媽媽」,他的孩子已升上國中,他正要轉戰到新的國中去當志工了,我心裡真替他的孩子高興,因為有媽媽一路相陪的求學過程總是難得,但,孩子永遠在父母羽翼下求學,孩子會獨立嗎?「愛媽」進入校園之後,老師能不「另眼相看」嗎?是不信任老師?還是考驗老師與家長的應對能力?心中莫名的冒出許多問號,一陣惶恐。

   我突然懷念起小時候,父母忙於農事,親師的互動是百分百的信任,老師主動把學習落後的學生留下來再教一遍,不收分文,只為了一股「好為人師」的熱情,還得要幫學生點砂眼藥膏、放頭蝨藥、滿山遍野的作家庭訪問,說服家長讓孩子暫放農務到校上課,甚至為不能參加畢業旅行的貧困學生籌措基金,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平等的權利。那時雖然物資瞶缺,教學資源有限,但每個人長大後都會不期然的想起那一位熱情滿盈、言者諄諄的人生導師。

    如今教育的紛爭層出不窮,未曾因讓「愛媽、愛爸」走入校園而得到紓解,那「愛媽、愛爸」到底分擔了「校務」,還是分擔「責任」?是化解「紛爭」?還是消解了老師的「熱情」?讓我們在想想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丫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