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點十七分的火車就要開
我在車廂裏 你在車窗外
相愛兩明白 我倆的感覺不是無奈
相看兩明白 我倆的感覺不是無奈
是充滿希望的期待 期待 期待
期待著你(我)們早日回來
從此再也不分開
零點十七分的火車已經開
我在馳騁裏 你還在月臺
相思倆明白 我倆的感覺不是無奈
相思倆明白 我倆的感覺不是無奈
是充滿信心的期待 期待 期待
期待著你(我)們早日回來
從此在也不分開

 

 

 

~蔡琴與吳楚楚

 

 

 

月台是送別最後留步的地方,一個揮手,一次回眸,在過去交通不甚便利的時候,也許一別就是多年以後再見,抑或最後一次.............

小時候,住在東部,遠行的交通只有火車,雖然人次不多,火車站總是每天都上演著離別的戲碼,而我是經常送行的人。

寂寞的山城,終年訪客很少,如果有父親的朋友遠道而來,也會為整個村莊增添人氣,短短幾天的相處,連鄰居都會熱心地上前招呼,還不時地拿出自家的農作物來與異鄉客人分享,離去時亦然,往往在家門口的公車站牌前演出一場推辭和強塞的劇情,非得要把客人的行囊塞爆不可。我常常都是陪爸爸一起去火車站送行的人,目睹許多送別的場景。有人給孩子送行、有人為朋友送行,更讓我臉紅心跳的是為情人送行的畫面。爸爸是個熱情重禮的人,每次送行一定送到月台,他會先跟售票口購買月台票,我也跟著上月台負責向遠行的朋友揮手,觀察到其他在月台上送行的人的表情,有人低調、有人高亢,也有人會追著列車像電影的情節那樣,彷彿情誼在這送行的最後一刻熱到了燃點,從今爾後,就靠這餘溫延續情緣。每一次送別,我心裡總有一種矛盾說不出來的酸楚,似有淚液堵塞淚腺而刻意張大落寞的眼眶目送這一切,依偎在爸爸身邊,可以感覺爸爸的心情與我一樣,他往往牽著我的手,不發一語的走出車站,離別對他來說已是宿命,一別就是千山萬水永不復還。

長大後到外地就學,返校時,爸爸也都親自送我到月台,他的離別台詞總是:「沒事少回來,省點車費。」列車啟動時,通常不敢望著窗外灰白鬢髮的他,倔強的假裝看書。

爸爸一直留在村莊,不停的為他人送行。

與老公相戀後第一年返鄉過年,我們也在台北車站的月台上演出浪漫淒美的十八相送,離情依依,雖然只是短短五天的小別,卻也搞得像訣別一般,因為,我們的戀情並不被看好,心裡都惶惶的擔憂著未來的渺茫不安..........那時正流行著蔡琴與吳楚楚的這首「零點十七分」:零點十七分的火車就要開...............戴上walkman,旋律立即縈繞在腦海中迴盪在整個車廂裡,與濃稠的思念陪我一路南下。

慶祝建國百年耶誕節,台鐵豐原站首度發行耶誕節紀念月台票。(取自大紀元)

 

 後來買了車,就很少在月台上送別了。就算近年來母親也搬到台北,每次帶他回鄉,也都是開車送她回去。

前幾天母親說她想自己回去住幾天,我本不肯,想請她下個月比較空閒時再送她回去。但她說;她可以自己回去了,不然覺得自己像個廢人。我評估她身體與精神的狀況已經比2年前好很多了,也許也該讓他像個健康的人可以自由來去。所以,我替她買了票,並請弟弟3天後回去帶她回來。

一早送她去搭火車,我一樣要先去買月台票,但我尋遍了所有的售票機都沒有「月台票」的選杻,於是我向服務的窗口詢問:「請問月台票要到哪裡買?」

櫥窗內坐著2位著便服約莫50來歲的員工,一個像是來探班似的斜揹著背包坐在工作檯旁邊一面與值班員聊天,我似打斷了他們的對話,其中坐在櫃檯前的值班員無奈的口吻回答:「現在沒有月台票,看你要交換證件或者刷悠遊卡14元。」

「換證件?我等下還要從這個出口取回證件嗎?」我只剩下15分鐘的時間還要帶母親走到搭車的月台,心裡一陣焦急東翻西找的才發現出門時只帶了悠遊卡,忘了帶證件。

取自華視新聞

「怎麼變成這麼麻煩?」我隨口抱怨著。

「沒辦法,你去問立法委員啊!」他正眼也沒看我隨意地敷衍我又回頭和旁邊的人聊天。

 

 

「請問,我要怎麼去刷悠遊卡?」

 

他往右前方一指:「你轉過去,到前面去刷。」右前方是牆壁,他似乎一點都不在意客人是否能趕上火車,台鐵的服務態度跟他的招牌一樣「鐵板一塊」,越久越腐鏽,與一旁的高鐵,形同兩個通往不同方向的軌道,一個通往「天堂」;一個通往「地獄」。

我帶著護著腰帶的母親找到入口處詢問年輕的收票員,她尚通情理的讓我儘快地通過,要我也從這裡出來,沒有刷卡。我趕快帶母親上月台,把她送到車廂裡的座位上,隨即下車,車便啟動。心裡忐忑著,這是2年來母親北上養病後第一次自行返鄉,就近看顧漸漸康復的身體,仍然擔憂她一人回去。由於臨時買不到「月台票」的插曲,也讓我與母親送行的橋段匆忙而慌張.......

為什麼廢除了「月台票」?有一股淡淡的離愁瀰漫在月台上。「永保安康」、「吉安壽豐」的火車票都能成為台鐵的熱門典藏車票,這富含著濃濃離情的「月台票」怎麼就這樣不告而別?一路搭捷運回家的路上,我滑動著平板搜尋這「月台票」壽終正寢的時間:本局自102年6月1日起,基於業務需要及保障旅客權益,除中壢、臺中、嘉義、臺南、高雄、宜蘭、花蓮等7個站維持現行月台票及換證併行制外,其它車站民眾出入月台,均以換證方式辦理,並停止發售月台票(但電子票證同站進出因系統設計仍維持收費)。

回來看到新聞;台鐵老司機跌落車廂的不幸消息,又讓我回想起20幾年前同鄉的同伴搭車北上也莫名的跌落鐵軌慘死的往事,台鐵近幾年的事故頻傳,台鐵,台鐵,這個陪伴我們一路成長的軌跡,如今已斑斑血痕,從1887年(清光緒13年)劉銘傳興建第一條從基隆到新竹的鐵路開始,曾經風獨領風騷,帶領台灣文明與繁榮向全台鋪設蔓延,載運著台灣的風土人情四處落腳,如今垂垂老矣,火車尚能驅動,但已如老火車頭驅動不了的是那已經腐朽不堪用的管理制度,我常常無奈的面對台鐵處理客訴的態度與方法,亦不忍心再多加責備,深怕它再無法多承受一點點負荷,畢竟,老,不是他們的錯!

 翻到了蔡琴的這首「零點十七分」,重聽著這20幾年前的老歌,彷彿重回到當年的月台現場,悠悠蕩蕩的歲月與列車的隆隆車聲一幕幕的在眼前重演..............也許我應該要為「月台票」寫一首悼亡詩吧!沒有立碑,沒有月台票,連送別似乎也少了回憶...............

 

 

 

 

arrow
arrow

    丫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