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回來都快半個月了,暫停回憶,做做別的事,把心從北京的情境拉回現實,這好像是每次旅行後的症候群,一定有一段時間會耗在大量的照片和單據裡核銷比對當時未注意的一些細節,譬如門票的價錢、路是怎麼走的、餐廳的名字........像考試一樣想破了頭皮,似乎後悔玩得不夠認真,翻出了旅遊指南、搜尋網路文章,企圖重新拼湊旅行的路徑重遊一番,常常回來之後才對當地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所以,我的旅行很長,5天的旅程可以沉淫半個月仍然回不來,這或許也是我每一段的旅行都間隔很久的原因,因為旅行還沒有結束啊!

旅行對我來講最困難的還是生活的切割,很容易對某些事情沉溺不拔,到手裡常常都是綿綿無絕期,牛頓的「慣性定律」:靜者恆靜,動者恆動,若沒有外力介入,將是一場恆常而持久的平淡或繁重的日子,旅行對我是有必要之重。但在切割後再度連結又是另一次的浩大工程,也許,持續地在旅遊的回憶裡來回的穿梭慢慢的與現實接軌,也是必經的過程。

上回寫到長城,一條穿越歷史長河、牽動著千絲萬縷的長城記事,幾乎忘了(懶得)接寫下面的遊記了。

北京行地圖更新  

那天午餐過後,我們就趕往「古崖居」,也許看過長城、吃過了中餐,接下來的都是點心了,對這小江形容;「原始人生活的洞穴.....」起初想到的就是考古學家在周口店發現的「北京人」也就不太感興趣了,倒想著小江說的「香山」,在這裡我要再修正在(一)集裡的地圖,再重新確認「古崖居遺址」,(並非繞一圈,而是延京藏高速公路向西北方去。A是飯店,B是八達嶺,C是古崖居,D是香山),很佩服小江,他車上沒衛星導航,但卻對路線極為熟悉,是否這跟生長在廣大的陸地上有關,中途除了午餐時為了「尋找可以填飽鄉愁的餃子」問了一次路,路人熱心的東指西指的,而我只要手上沒有方向舵,自然失去辨識方向的能力,完全靠走遍大陸大江南北的小江判定方位,我一點都不傷腦筋,晚些時候就能見識他駕車馳騁的超能力了。

當然,我沒明說想去香山,讓駕車的人有自主的權力,所以小江還是開往古崖居了,也許他認為香山在回程的路上,順路就可彎去。

到了門口,人煙異常稀少,也許這不是熱門景點,又不是假日,非常清幽,大可放慢步伐像逛大街一探古崖居的神秘之洞。門口有幾個販賣當地水果的攤子,一籃籃小蘋果,紅通通的像小番茄,我用礦泉水洗了一顆嚐嚐,酸酸甜甜的,10元(TWD50)一袋,回程時帶了一袋。

 

 

入口門票40元(TWD約200),看起來好像比長城便宜很多,但似乎與台灣的觀光景點差不多了。小江說;台灣新黨主席郁慕明參訪大陸名勝古蹟時曾對中共官員建議;中國古蹟文物博大精深,宜降低門票價格,讓中國人都可以參觀了解自家的古蹟,而不是只讓外國人欣賞。這聽起來太理想主義了,台灣的名勝古蹟也都一個一個BOT了,資本主義市場導向趨勢,哪裡有人潮,哪裡就有錢潮,改革開放後的中共政府哪能放棄靠老祖宗的遺產賺大錢的機會?我以「台灣人」這個模糊的身分探訪這個曾經、也許、或不可能是自己的國土名勝時,心裡也會不以為然「靠!醬貴!土匪!」其實,這是小江的口頭禪,遇到不甚合理的收費,他都會嘀咕:「簡直是土匪!」兒子只要聽他講「土匪」就會哈哈大笑,「土匪」?好笑嗎?是不是連這個名詞都已成了「古蹟」的一部分,是和現實時空背景反差下的新奇產物,而這到處都有「土匪」的國家,這麼一說好像也沒這麼可怕了。

DSC03789  

 

在門口看了一下標示圖,知道要一探究竟免不了要「爬」,剛剛才下長城的腳還來不及熱敷緩解,看到圖示只想探頭看看就好。剛開始,他們兩個少年ㄟ陪著一路拍照速度緩慢的我頻頻停下腳步等我,在已經闢建好的登山步道上仔細的觀察著岩壁的形狀與地質變化,沒有注意他們,山路不太難走,範圍不大,大約就像在一座小石山上拾級攀岩,一個洞一個洞的蜿蜒而上,一心想看見如門口上張貼的那張標準的「古崖居」寫真,一口氣登頂了,遠遠的把那兩個少年ㄟ甩在後面,我登上古崖居,拍了照,在石階上等著他們緩緩爬上來,據小江解釋;他遇到了一個愛說故事的人,他聽了入神了.........哈哈!沒事兒,這好像龜兔賽跑的故事,烏龜已經在終點快被太陽曬乾了,兔子誤點的理由總有不同的版本。

  DSC03806.JPG  

生命的毅力 能穿鑿岩石。

DSC03803.JPG  

這像是一間廚房,在石壁上鑿壁借光。

DSC03818.JPG  

這是崖洞裡的聚會所,有廳室、馬槽、祭台等。

DSC03809.JPG  

遠觀圖。

DSC03811.JPG  

 

從這觀景台可觀看古崖居的全貌。

 

 關於古崖居的考古證據並不明確,原因是這看似無人居住的洞穴,光憑斧鑿的痕跡並不足以證明這裡曾經住過「原始人」,因為沒有留下符號或生活的器皿、工具,倒是這當地人稱為「洞溝」的岩洞,似乎也是近代人戰爭避禍的地方,也有一方說法是修築長城的軍隊駐守的營地,如「候台」的編制,「候」是駐守邊塞的一級建制,常駐候台的戍卒任務如烽火台,設有宿舍、侯官衙署、伙房、倉庫、文書儲藏室、傳遞文書所用馬匹的馬廄。 這在岩洞的結構上就已能推出它的功能。也因此,這裡並非一直處在「無人居」的狀態,所以,有些岩壁的石塊或是曾經留下的古物都早已被破壞遺失,以至於後來的考證無法明確佐證,雖然如此,這個地方還不失是像為我這樣少動的人而設計的微形的登山步道,下山時,腳步已漸輕盈,一路上注意到開著小黃花的樹,小江說;是槐樹,這好悠遠的樹名,常常讓人背黑鍋的「指桑罵槐」,有白槐、黑槐、刺槐.....一直是古詩詞、小說裡的背景樹呢!我對這樹頗有感覺,小江告訴我它的籽能提煉中藥;花可做槐花茶;樹幹堅硬是做棺木的好材料,又扯到棺木,還有沒有比做棺木更好的用處?小江!在北京到處都能看見槐樹,1986年起,槐樹已是北京「市樹」後稱「國槐」,更增大了它的神氣,走在北京,胡適曾說:「陸小曼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我想槐樹也是。

DSC03840.JPG  

從網路查詢有很多關於槐樹的記載:中國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民謠:問我祖先來自何處?山西洪桐大槐樹,問我老家在哪裡?大槐樹下老鴰窩。說的是山西移民的歷史。也是中國先民開疆闢土的移民文化,在各地栽種槐樹開枝散葉,頗有慎終追遠的意涵,自古以來,從文章典籍裡不難發現中國對槐樹的崇拜文化,常見在槐下興建的廟宇,視為神樹敬拜。也與書生舉子相關聯,被視為科第吉兆的象徵,考試的年頭稱「槐秋」,舉子赴考稱「踏槐」,考試的月份稱「槐黃」。台灣鹿港王家宅院的「 三槐堂 」,因門前植種三棵槐樹而命名,堂前設有一井,半邊井露出於牆外,專門供給無力鑿井的困苦人家,槐樹與宅心仁厚的門第也有著緊密的關聯,我應該常在苗圃看見這個羽狀複葉的槐樹盆栽,看起來好像比發財樹更能招財避凶。

走出古崖居已經快近5點了,距進城限制的7點還有2小時,小江算算路程也差不多,直接往進城的方向,當然就這樣錯過了香山。

剛剛來的路上看見很多蘋果園,滿樹掛著紅通通的蘋果,想起自己年輕求學時曾經在梨山打工,見到樹上的蘋果興奮的情緒油然而生,我特請小江回程時找一棵結實累累的蘋果樹讓我拍照,但這一路也許光線漸漸昏暗,連紅蘋果的色澤也不醒目了,錯過了好幾個蘋果園,最後停在一處有果農正在採收的果園,上前情商入內拍照,果農欣然接受,並抓著幾顆蘋果要塞給我,我說不行,買了,他又抓了一大袋約有十來顆富士蘋果,只收10元,這對約莫70歲的老夫婦守著一大片蘋果園,年輕人跟台灣一樣都外出工作了,但他們恬淡知足的笑臉看起來很富足,小江說,北京的農夫已經是全中國最富有的了,我知道他總是比起他山東荷澤終年乾涸的老家。中國太廣,就算向老天祈雨,雨神也常會分配不均吧!

DSC03845.JPG  

DSC03848.JPG  

DSC03850.JPG  

這一來,我拎著2袋蘋果回家了,直到回來的那天,這些蘋果還留在飯店的冰箱裡不能帶回。

出城容易,進城難。一路上開始有很多大型的卡車絡繹的追上,像那種美國西部跑長途的大貨車,一台接一台的綿延數十公里,其實我已無法估算它的長度了,因為我們車子幾乎靜止不動了,像進站的火車數百節車廂連在一起,一望無際的車陣。小江只好開始逆向,小江說不是違規,他說是這些車子不該佔據這條路上,看似也是,像之前新聞報導大雪塞在公路上幾天幾夜的災難,不趕快離開恐怕永遠都進不了城了。小江一路超車好遠仍然擺脫不了車陣,直到快進城的收費站,發現原來收費站只留一個收費窗口,我們的車子在收費口前無路插隊,這在台灣不管罰不罰款,旁邊等候的車子一定也不會讓你插隊的,我心裡替小江著急,真怕他被開罰單,他看起來並不覺得困難,搖下車窗大聲對卡車上的司機說:「我有急事,可以讓一讓嗎?」那口氣連個請問好像都沒說,但司機似乎也不介意就讓出空位給我們擠進去了。喔!我倒吸了口氣,北京人太可愛了,說話可以這麼大剌剌的也不覺得「衝」,難怪我在街上聽他們說話的速度和音量以為快要吵起來了,其實他們只是寒暄問候,這顯得我小家碧玉的在這裡恐怕行不通的,這回可領教了小江在北京城駕車的高明技術了吧!如真要守規矩,這晚我們可吃不到烤鴨了。

DSC03858.JPG

路上我們討論要吃甚麼晚餐?先打電話給老公,他會議還沒結束,看樣子我們得自己解決。小江說來北京一定要吃兩種東西:一是烤鴨,二是炸醬麵。好啊!這兩樣我們都愛。小江說不去「全聚德」,那裏又貴也不見得好吃,他帶我們去「四季民福烤鴨店」,這家店設置在2樓,一進門就看見敞開式的烤爐,大廚穿著廚師服烤肉已然也是一個賣點,但卻一點都沒有油煙味,店內以木製的裝潢錯落有致的巧妙融入中西式的空間裡,店內擺設了書籍供客人閱讀,消弭了餐廳裡本有的嘈雜聲,我隨手拿起一本「叔本華人生哲學」這也引起我想去逛逛北京書店的念頭。

DSC03865.JPG  

  

 

這是我們在北京吃的第一碗「炸醬麵」,炸醬麵在北京人的飲食文化就如台灣的「蚵仔麵線」一樣平常,只是他們的吃法多了一些花樣,採分進合擊,侍者端上桌時食材都是分開排列,最後再一起倒入碗內,除了麵比較Q以外,並沒有覺得比台灣的更好吃。

11晚餐.jpg  

DSC03897.JPG  

 北京烤鴨的吃法讓我很驚奇的是醮糖吃,燻烤如一層薄片的鴨皮醮上白糖後有一種特有的鮮甜,完全沒有油脂的腥味,滿爽口的吃法。

  DSC03888.JPG  這刀工細緻的烤鴨切盤都是大廚親臨餐桌旁當場表演。

這餐豐盛的晚餐,趁小江去樓下移車時,我刷卡埋了單,共RMD395元。

DSC03922.JPG  

DSC03923.JPG   

返回飯店時,小江刻意的帶著我們一環一環的繞出北京城,一面介紹北京有名的建築給我們認識,像奧運會時興建的 鳥巢和水立方 ,路過時已經超過10點,都熄燈了。兒子對他上次提到的「大褲ㄔㄚˋㄦˊ」感興趣,這是央視大樓,建築式樣像是一個岔開兩腿的褲管,他也帶我們去看。北京這幾年的建築可說是極盡的誇大創新,可以強烈感受世界各國的建築師都在北京這個國際建築舞台上大展身手,也將北京這個城市以全新風貌推向全世界,宣告大國崛起的泱泱氣勢。台灣的著名建築師李祖源在這裡的「磐古大觀」也佔有一席之地。

 

(取自維基百科)

 

DSC03910.JPG  

回來經過燈火通明的天安門廣場,毛澤東的巨像在燈光中仍顯得炯炯有神,這裡是通往紫禁城必經的通道,明天我們將要從這裡進入。人民廣場路邊立著4個大字的巨型立牌:北京精神,兒子問;甚麼是北京精神?

DSC03916.JPG  

「霸道、XX、XX、XX」車裡一陣狂笑!馬上眼前又出現了4個標語:「愛國 、創新、 包容 、厚德」,「到底哪個是真的?」兒子天真的問,又是狂笑,北京生活壓力大,偶而自我解嘲也是一種紓壓。

請接:印象北京之旅(一)

請接:印象北京之旅(二)

 

 

後記:大陸的改革開放後,硬體的發展遠比軟體快很多,看似已經開放的政治氛圍,有時候在看見四處巡邏的公安及安檢站時又立刻地拉緊神經,雖然我們一路上談笑風生話說北京的種種有趣好玩的見聞,當訴諸文字時難免要字字斟酌,他們很羨慕我們可以大聲地罵總統、罵政府,不會有事,但是,我說罵太多也會覺得煩膩,人多口雜難辦事,我倒希望能大開大合的來個痛快。不想再背負著政治的包袱來遊玩北京,換個角度、換個心情發現北京充滿著新舊雜陳的妙境,值得一再玩味,畢竟,此時此刻的中國人已是近世紀以來最幸福的百姓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丫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